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39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如何阅读地形图

地形图作为地图的一个主要类别之一,如何进行阅读呢,接下来,小编带你一一来了解。
工具/原料

地形图一张(以陕西省土基镇地形图为例)

一、辅助要素阅读
1

图名:土基镇地形图;比例尺:1:5万

2

位置:陕西省 富县 甘泉县(纬度:36º00'N-36º10'N;经度:109º00'E-109º15'E)

3

编制信息:①时间:1959年4月航摄,1960年8月调绘,1979年第二版。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10米。1971年版图式。②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③说明:本图系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样图,不作资料使用。

4

图例:此处略(地图上一般标的都很详细)

二、自然地理要素分布总体特征
1

地形地貌:    西北高东南低;位于黄土高原区,地势总体高,多在1000米以上。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可以看出黄土塬、梁、峁地形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①最高点:1627.0米(36º008',109º03')位于孟家山附近。②最低点:1151.0米(36º5',109º13')位于党家塔附近。③相对较高的点(1500米及其以上):大约有15个。且集中于西部地区。④总体地形:属于高原地区,沟壑纵横,且破碎。但总体高低起伏不大。

2

水系特征:    河流:金钱河、沙家河、黄家河、延丰河、渭家河、两水河、白道川、柳川等。有关河流的特征:主要河流的长度(在图上):金钱河:约19500m;延丰河:约16750m;渭家河:约21250m;两水河:约11500m;白道川:约12500m;柳川 :约6500 m。支流:少且短。落差:由于高原地形和沟壑纵横,其落差较小。   关于土基镇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1)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治理: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

3

气候:    本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整个地区都能受到季风的影响,所以属于季风区。但季风区内由东到西的降水量也是有变化的,西部地区的降水比东部降水少,再加上土质的原因,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地,甚至出现沙漠。所以西部就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基本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多暴雨),也有少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

植被:    黄土高原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后来,由于人类长期活动,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地表植被稀疏。在土基镇附近有苗田,角家庄附近有苹果园。

三、社会地理要素分布总体特征
1

行政区域:(1)省会:石家庄;(2)镇:土基镇、石泉镇;(3)其它:刘家院、梁家沟、南庄子、申家塬、云里府、黄家河、七家贤、瓦翁河、金家河、路家塔、李家河、强村、强寨、张家峁、爱曲河、南峁、柳池村、黄家塔、要岘、三岔公社、杨家峁、许家河、孟家山、木昌村、宁家河、甘石咀、下梁村、陈村、张家塬、董家川、界子河、石门河、新家塬、谢家峁、吴家峁、鸡子湾、安家塔、白头窑、梁家山、前窑科、后窑科、木昌桥、山洼、侯家山、桥庄、牛家庄、赵家洼、董村、白村、马连咀、段村、寨头村、石头街、安固村、良作村、居德、上短交、中短交、高村、白家马村、西良谷村、东良谷村、庙尔合、南关头、郑城、新庄科、王家庄、严家庄、吕家塬、杨家河、长花塬、牛家河、康窑河、黄连河、太留、北故现、南固现、西固现、陈家庄、腊元、上西湖、下西湖、刘家庄、李家村、白道庄、阿广营、清池、张家寨、西石泉、桃坡、东杨武、西杨武、白草灵、邓庄等。

2

交通电信:(1)交通情况:    I:交通方式多样,有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和小路;车行桥和人行桥;水路运输也挺方便。   II:公路等运输线路横贯地区,多是延黄土塬分布,最大限度的连接了居民点,从而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III:小路多是延河流分布。   IV:但地区总体交通能力并不强,相对于平原地区较落后。由于地形因素,铁路等运输方式仍然欠缺。同时河流运输也不发达。运输方式仍很古老。   Ⅴ: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Ⅵ:淤地坝还能以坝代桥,大大地改善黄土高原的交通条件。淤地坝的建成,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调查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坝路结合的淤地坝占20%,相当于建设了2万多座乡村公路桥。(2)电信情况:通信线和交通线一样,也是最大限度地连接了居民点,较稀疏。通信方式并不多样,较落后。且多是街区有通信线连接,窑洞地区则几乎没有。从而可见地区之间信息交流较少。

3

民居:    窑洞:黄土高原是以黄土为名的,黄土质地均一、层理不显、富含钙质、具有一定的胶结力、不易崩塌。那些直立悬崖和土柱,即使经过风吹雨打,也能长期不倒、不塌。同时那里的地形也有利于避开西北风,人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自得其所,并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居民点的分布:多是延交通线分布,还有在黄土塬上。居民点相对集中。最合适的居民点应是沟坝地上面的缓坡丘。在平原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河流附近,但由于这里河岸相对陡峭,则几乎没有居民点延河流分布。在黄土塬上分布的居民点多是不坚固的街区和独立居民点。同时可以看出窑洞分布在黄土塬的边缘。庙和古塔也分布在上面。

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

交通对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交通信息不便的丘陵沟壑区来说,城镇规模和数量都明显不足,辐射、引导能力十分有限,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整个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而且艰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河流两岸和较为开阔的川地内进行。而对于一个小流域而言 ,只有沟口部分和外界联系较频繁。

2

地理环境对社会建设的影响:    整个区域由大大小小上千个流域组成 ,每个流域又包括若干个大小不等、不同等级的小流域、支沟、支毛沟 ,是区域人口、农业生产和小城镇的聚集地。独特的区域景观结构特点 ,决定了该区小城镇建设要以小流域为单元。

3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居民的影响:   目前丘陵沟壑区仍处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区域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前工业化阶段 ,加上交通通讯等设施落后 ,城镇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彼此呈孤立的发展状态。一个小城镇就是当地的经济中心 ,控制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生态环境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将促使农产品种类趋于多样化,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基础。此外,随着退耕还林 草 政策的落实 ,大批劳动力将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同时,草业带来的畜牧业的繁荣,将加快劳动分工和新兴产业的形成 。

5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区域内农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农林牧副产品,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加工和制造业提供丰富的廉价原料 。小城镇建设将使区域内第二、三产业比例增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使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减轻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 ,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其次 ,减少占用土地 ,减轻环境污染 ,又可以减少道路、管道、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这对于地形复杂、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来说至关重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