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43今日阅读:86今日分享:14

父母应该消除比较之心带来的焦虑

近些天读包林运女士的《育儿先育心》(非常感谢博友冬冬妈微子送给我这本书),当中提到这样一句话“父母焦虑情绪的来源,多是比较之心惹的祸”,一下子感同身受起来。我带着点点外出时,看见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去立即追问人家年龄多大,等得到答案后立即将他与点点作比较,进而得出“或悲或喜”的结论,要是点点发展好,表现好,就开始沾沾自喜,否则就立马情绪变糟,开始焦虑反思。读此书后,掩卷思考,确实如此,沉迷于比较,以比较作为孩子发展的标准,其实是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良心态。这种价值观不以孩子本身内在特点为依据,而盲目关照外在标准,会使家长陷入不安之中,同时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首先,从孩子将来面临的生态环境来看,孩子需要一种优良的同伴群体,如此,个人才能得以进步,社会才能得以发展。一次好友喜得千金,我们前去祝贺,鉴于我们周围环境男多女少的情况,我们开玩笑要和他接儿女亲家,点点的竞争对手是年龄相仿的天天,然后我们就笑谈如何巴结未来的老丈人,如何投资给这位小公主的父母。好友笑谈一番后说道:你们不要投资我们了,好好投资你们的宝贝,你们的宝贝足够出色我的女儿肯定就跟他跑啦。虽然笑谈,但却隐含了这样一个价值观念,他们的女儿将来是要嫁给一个男人的,只有这个男人很优秀,父母才能放心。这个男人就是今天的某男孩子。不仅是女孩需要将来择偶的需求,男孩子呢,将来的择偶呢,不也需要一位识大体、有文化、有修养的女性伴侣吗?这当然是我们的孩子将来人际中最主要的需要。所以看到当今的小女孩的妈妈们科学育儿,坚持亲子阅读,不断读书,我想我将来的儿媳妇肯定差不多哪里去,如果每个小女孩都能有比较好的发展,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女性群体越来越优秀,对于下一代更加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仅仅对于伴侣,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需要同伴群体,此时家长当然希望一个整体素质高的同伴群体。一位过来人妈妈曾跟我说,等孩子上了学之后,对于孩子影响更大的是同伴,如何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支持是孩子自尊感的主要来源,心理学家更是指出孩子走出父母的依恋之后就开始建立群体的归属感,对孩子影响更大的还是非正式群体。你希望孩子将来交往的对象是志同道合一辈子友谊的铁哥们还是一帮狐朋狗友呢?其次,父母沉迷于比较是一种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作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主义中拔得头筹,这是缺乏现实根基的理想主义。众所周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使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开花,什么都好,显然是缺乏智慧表现。西方谚语说,罗马非一日建成,罗马非一日建成,同样罗马也是不是靠你的宝宝一个人建成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宝宝的成功呢?看到别的孩子动能技能优于你的宝贝时,你应该想到他可能是未来的运动员,你的孩子可能会受到他的运动精神的激励。看到别的宝宝语言表达力优于你的宝贝时,你应该想到他可能是未来的播音员,为你的儿子播送好听好看的节目。当别的宝宝创造力优于你的宝贝时,你应该想到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你宝宝未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也许就依赖于他一个小小的发明。当然他更可能是个普通人,却拥有着最平凡最普通的智慧和善良的情怀。所以有什么理由为比较而焦虑呢?每个孩子都带着不同的天赋能力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的独特的使命,我们应该祝福他们。再次,家长喜欢比较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自信,因为比较,家长会把好的标准模式树立给宝宝,不断地比较,不断地有新的更高的标准,让孩子觉得自己始终不赶趟,于是自降身价,以自卑情结和缺乏自信来保护自己,“反正我怎么都不行。”嫉妒虚荣,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又不甘自卑,只好矮化别人或者仇视别人,如此对孩子心理影响极大。不会合作。在家长比较理念下,孩子还在极度彰显一种个人主义,无法与别人展开合作。众所周知,合作是未来社会人多么重要的一种潜质。给这个世界的孩子们一种“大爱”吧,家长只有学会尊重欣赏别的孩子,并且给自己孩子的心田时时播撒大爱的种子,才能使你的孩子摆脱偏狭、嫉妒、虚荣,从而更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最大限度的通过理想的合作来实现自身发展,也会因为人际协调而获得更终极的幸福。而幸福不是我们生下这个孩子后自始至终的期盼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