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06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手把手教你把大闸蟹吃到“丝肉不剩”

吃蟹不仅是个技术活,还大有学问——“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这说的正是吃蟹。本期“快·实用”想和读者一起分享如何吃蟹,尤其是吃应节的大闸蟹,做到“丝肉不剩”。很多人吃蟹都选在中秋时分,但行家们却选在国庆黄金周,甚至再推后几天,原因是早期蟹黄并不多,10月初蟹肥黄多。  吃蟹其实是个技术活,比如,蟹心不能吃,蟹胃不能吃,蟹腮也不能吃……如此,我们决定用图解方式展现一个“技术吃蟹的方法”。    1  剪掉八只脚以及两只大钳,放凉后其中的肉会自动与蟹壳分开,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后来吃。  2  将蟹掩(即蟹肚脐部分的一小块盖,公蟹母蟹形状不同)去掉,顺势揭开蟹盖。  3  先吃蟹盖部分,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舀出,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注意,不要吮破中间那个呈三角锥形的蟹胃,应将其丢弃。  4  吃完蟹盖轮到蟹身,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蟹嘴和蟹肺剪掉。  5  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丢弃。  6  用小勺舀点醋淋在蟹身上,然后把蟹身的蟹黄蟹膏吃干净。  7  把蟹身掰成两半,此时可见成丝状的蟹肉。只要顺着蟹脚来撕,就可以将蟹肉拆出。吃干净的蟹壳是完整呈半透明状。  8  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节蟹脚尖可充当工具。先用蟹脚尖细的那一头把蟹腿中段的肉捅出来,再用蟹脚尖粗的那一头把蟹腿前段的肉捅出来。  9  将蟹钳分成三段,前两段都可将蟹壳直接剪开,用勺舀出肉。最后的那只钳子,技巧是剪开两边,然后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两只钳脚,钳壳就完整地分开。  10  以此吃法吃出来的蟹壳,虽未必能完整地拼回一只大闸蟹的形状来,却也铺陈得条理分明,丝肉不剩。吃完大闸蟹洗一洗手,再喝上一杯暖融融的姜茶,一顿饭的时间就吃一只大闸蟹,也觉得酒足饭饱。    注意节制  大闸蟹一天最多吃一只  中秋节期间,新快报记者在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购买大闸蟹,老板徐国亮说:“自家吃按人头买最合适,一人一只对身体也有好处,过量则不达呢。”他继续解释说:“蟹膏、蟹黄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健康人都要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所以要适度。”  事实上,蟹膏和蟹黄是蟹身上非常受大家欢迎的部分,但也是胆固醇最高的部位。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张片红提供的数据,每天一个人最多能摄入200毫克以内的胆固醇,而一只2两重的大闸蟹里所含的胆固醇在50毫克左右,它们大多数都集中在蟹黄和蟹膏部位。每天进食的其他食物内,多多少少含有胆固醇。所以,张片红建议大家,即使再美味,大闸蟹一天也不要吃超过一只为好。  另外,蟹肉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比起同样重量的鸡肉、猪肉,蛋白质含量更高一些。民间有种说法:蟹脚寒气特别重,甚至有堕胎的功效。记者查阅了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医陶弘景的中草药经典书籍《名医别录》,其中写道:“蟹爪,破包坠胎。”意思就是吃蟹爪会导致流产。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周正告诉记者:“关于是否导致孕妇易流产暂无明确的案例,但蟹本身游走于水底,寒气重,不建议脾胃虚寒者经常食,吃完后喝上一碗姜汤为好。”  他说,现在很多老人的体质都不尽如人意,虚寒者比较多,胃肠道功能有所退化,所以尽可能少吃大闸蟹。同时,小孩吃蟹也必须谨慎,他们肠胃功能都不是很好,发育未完善。从中医上来说,小孩的体质又是纯阳体质,大闸蟹性寒的同时又常常容易变质,所以不太适合小孩吃,要吃也只能少量。  特别提醒  蟹的四个部位不能吃  ●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  打开蟹壳,可以看到在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用勺子将蟹黄打开,轻轻吸吮上面裹着的蟹黄,露出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了。螃蟹以水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的动物为食,所以蟹胃很脏,不建议食。  ●腮:两排“小扇子”  蟹腮最明显,打开蟹壳后在蟹身上的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组织就是了。蟹腮是螃蟹的呼吸系统,也同样不宜食。  ●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医常说螃蟹是极寒的,而在螃蟹身上又数蟹心最为寒凉,吃蟹时要记得取下。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连接两片蟹腮中间的白色物质就是蟹心。  ●肠:胃通到脐的一条黑线蟹肠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掩内。打开这块掩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它就是蟹肠了。蟹肠也属于螃蟹的消化系统,建议将其取出,不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