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95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小升初择校未必名校就是最好

寒假过后的新学期开学就意味着“小升初”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究竟是让孩子就近选择公办学校就读,还是拼一拼往热门的民办初中挤,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家长们疑惑,怎样的学校才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是不是只有早早未雨绸缪,才能让孩子有底气应对将来愈加激烈的竞争。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新学期开始了,对于六年级毕业班的孩子们来说,寒假过后的新学期开学就意味着“小升初”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究竟是让孩子就近选择公办学校就读,还是拼一拼往热门的民办初中挤,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家长们疑惑,怎样的学校才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是不是只有早早未雨绸缪,才能让孩子有底气应对将来愈加激烈的竞争。家长观点“加压”或“减压” 不再盲目跟风期待“鲶鱼效应”有家长说道:“儿子今年只有四年级,但是她已经开始为孩子升学的问题伤脑筋。她的目标是区内一所知名民办初中,觉得“男孩子,压力大点有好处”。姜女士回忆,儿子读小学以前,自己坚定地奉行“快乐学习”准则。因此,她让儿子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地认字之外,几乎没有额外的课外辅导班经历。幸运的是,姜女士户籍对口的小学也算是区内名校,儿子顺利地进了该校。进去以后才发现,班上“牛人”无数。有女孩一进校就能写一手工整的铅笔字,有男孩在几年中奥数竞赛屡屡摘金夺银。虽然姜女士对这些家长的高压政策不以为然,也感受到不小压力,但她也感到“鲶鱼效应”带来的好处。在这样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促使自己始终盯紧孩子不能掉队。她觉得,儿子天资不错,性格大大咧咧,如果能通过未来一年的努力拼进名校,新环境里,又会有新的“鲶鱼”让儿子更加努力。着重能力培养“能给予孩子发展空间。”这是“我们零距离”论坛网友高先生对好学校的定义。“民办学校总是要考的,但即使进普通公办学校我也相信孩子能取得成绩。”他给读小学的儿子报的且坚持至今的兴趣班只有两个——机器人和剪纸。他认为,一技之长或许比名校的经历更重要,孩子在机器人活动中培养出的观察能力、对图形的敏感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老师建议没有十全十美学校 只挑最适合的“家长不要一窝蜂冲着名校,没有十全十美的学校,为孩子找到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某知名民办小学校长告诫家长,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让他做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公办初中相对而言可能竞争压力小一些,这为孩子身心多方面发展提供了空间。”郑芝英说。“鸡头”机会未必少很多家长纠结,孩子拼尽全力进入名校,或许只能当“凤尾”,但是,在普通中学可能可以轻松当“鸡头”。“鸡头”“凤尾”究竟该如何选择?中国中学党总支书记王亦群给出客观建议——基础一般的孩子可能更适合去普通公办学校就读,压力相对较小;学习习惯好、读书不吃力的可以挑战一些办学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不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孩子在五年级要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上学得超前一些。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生源经过一定筛选,水平比较齐整,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选择公办学校同样也有优势。王亦群帮家长算了笔账——现在本市中考,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有自主招生名额,通过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录取。另外还有名额分配制度,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区县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在籍且在读报考人数比例,将招生名额平均分配到本区县内有关初中学校。在高手如林的名校里,要想获得推荐或者名额分配,势必竞争非常激烈;同样这名学生,如果他就读的是普通初中,“跳”出来的机会就要多很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