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64今日阅读:39今日分享:10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各个app、网站上收藏了很多文章来不及看,是我们大部分人面临的难题。最近我在整理自己的收藏,想改进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于是找到了这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奥野宣之,曾经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过,因为出版了好几本教别人怎么记笔记、怎么读书之类的书,被成为“笔记本作家”。这本书资历很老了,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我读的这个是2013年版本,作者已经根据时代的变化做了修订。即使修订过,这本书的主角仍然纸质笔记本和笔。相信很多人在现在已经不怎么动笔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落伍。里面整理信息的原理和方法,放在今天还是很有启发。
方法/步骤
1

1.整理信息的三大原则整理信息有三大原则:第一,统一用一个笔记本记录所有东西;第二,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不需要对不同内容记在不同的地方;第三,建立索引,方便查找内容。尤其是第一个原则,这简直是为迷失在信息海洋的大众们提供了解药。我们从各个app、各个平台都能接收信息,通常我们习惯用它们自带的收藏功能,但是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分散、容易被遗忘。统一收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2

1.整理信息的三大原则作者说,整理信息有三大原则:第一,统一用一个笔记本记录所有东西;第二,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不需要对不同内容记在不同的地方;第三,建立索引,方便查找内容。尤其是第一个原则,这简直是为迷失在信息海洋的大众们提供了解药。我们从各个app、各个平台都能接收信息,通常我们习惯用它们自带的收藏功能,但是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分散、容易被遗忘。统一收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除了收藏文章,我们还可以记录哪些信息是的,收藏只是信息的一种来源,其实,可以记下来的东西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有四类:发现了什么事、疑惑的事、在意关注的事、所思所想。比如,看书、杂志、报纸遇到的内容;在路上看到有意思的传单、海报、广告牌;坐车的时候突然有了什么感想……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收集控,除了上面提到的,他还收集过咖啡厅的杯垫、筷子包装、饭店名片、ATM交易明细......他到哪里都会随着携带笔记本,就算在看电视的时候也会把笔记本在身边,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记下来。

3

还推荐了一种笔记方法,叫“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听上去有点云里雾里,其实就是:客观事实+自己想法如果是读一本书,就是:书摘+自己的想法比如,作者参加一个市场营销学的课程,他观察到大约有50人参加,于是写了下面的笔记:○参加者大约有50人左右?多为商业人士☆每个行业都有“商品号却卖出不出去”的烦恼○表示记录客观事实,☆表示作者的感想。为什么总是要记下来,哪怕是记下这样的小事?因为主动的记录能打开你观察的触角,能启发你思考,并且,这样的记录做多了,你会更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看问题的视角更宽广。

4

3.如何利用记录下来的信息记录之后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笔记利用起来。我们可以这样做:(1)回顾笔记,但不是简单重读,而是要换个角度重读。再读的时候肯定有新想法,把新想法记录在原有笔记旁边;(2)思考这条笔记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3)不要局限在一条笔记,放眼整个笔记本,思考这条笔记和其他笔记是否有联系?如果你要进行“知识生产”,也就是将这些笔记作为素材,写一个报告、进行专题研究、进行一些问题的思考,还可以使用“信息卡片法”:(1)带着问题重读笔记;(2)将有关的笔记的要点简短的记在一张卡片上,一张卡片对应一条信息,背面留空白;(3)写好所有卡片后,将它们在桌上或地上铺开;(4)对这些卡片进行自由组合,挖掘联系。比如,你会发现,笔记A可以作为笔记B的论据,将它们排列在一起。

5

但是,如果在面对一堆信息,还是思考不畅的时候怎么办呢?作者建议多动手,就是拿张纸写写画画,削铅笔、用剪刀和胶水做剪贴。另外,尽量做一些复杂和需要力道控制的动作,比如写毛笔字。上面提到的方法,其实不局限于手写笔记本,这些方法都可以迁移到电子产品应用上的。比如你想要剪贴一份报纸的某个文章,可以用手机拍照储存来代替,还省时省力。

6

但是,纵观整本书,其实“动手有益于思考”是作者最想要强调的中心思想。他认为这是知识生产的诀窍。他说:在纸上书写时钢笔的分量、墨水的清香、笔尖传达上来的触感、形形色色纸张的质感、记录时纸业的厚度和手感……这一切都有益于我们思考。我们没有办法拒绝电子设备方便、快速的好处、没有空间限制的好处。但是,电子设备无法让我们感受书写钢笔的分量、笔尖的触感、纸张的质感,除了视觉,我们的其它触觉都是封闭的。重新重视“手脑并用”,重视其他感官在处理信息上的作用,这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和思考。

7

最后附上这本书的思维导图:END

注意事项

接受各位的意见建议,欢迎评论,也希望能对需要装修的人有点帮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