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31今日阅读:193今日分享:47

应不应该“惩罚”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纠结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对孩子的“惩罚”?会不会伤害到了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惩罚方式都与打孩子一样应该被禁止吗?不!个人认为在养育孩子时需要一定的惩罚。有些类型的惩罚可以传授孩子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也可以称得上是道德教育。
方法/步骤
1

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做出某些不被允许或危险的行为之后,有时候有必要剥夺他的某种特权——这就是惩罚。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能对孩子起到警戒的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

说明惩罚原由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前必须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惩罚。否则,孩子在不明所以情况下受到了惩罚,心理上受到影响的同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意义,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时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 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

3

惩罚的力度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力度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4

指明正确出路教育孩子不能只有惩罚,应该在惩罚的同时进行引导。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这样的惩罚是没有效果的。

5

禁忌罚了又赏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6

惩罚要及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

就事论事孩子作为受罚者的角度来讲,最厌恶父母“翻旧账”,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可作为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扯西拉、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来,有的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