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02今日阅读:57今日分享:41

三种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瘾影响

据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达到20%以上。研究也显示出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专制型、民主型、放纵型,其中放纵型又可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以下三种家庭最容易出现网瘾少年: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专制型家庭中,父母特别愿意控制孩子的前途。孩子交朋友、学习、外出等等都进行一个严格的控制,这样的孩子就形成一个服从、懦弱、胆小、人际交往比较差的性格。这种控制的压抑到了青春期以后会突然爆发出来,不听家长的管理和约束,就很容易陷入网瘾。溺爱型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容易被孩子左右,无法做到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忽视型家庭中,大部分家长关注的、常和孩子交流的问题是孩子与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习和为人处事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青春期方面以及上网玩游戏方面的问题。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旦上网成瘾也是很难纠正的。这三种家庭的共同特征都在于没有给孩子真爱。什么是真爱?真爱是把孩子看成真正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孩子的意愿,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真爱是纯粹的,理智的。家长要帮助上网成瘾的孩子戒除网瘾,用棍棒打骂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的而且无效,送孩子到封闭式训练学校用体能训练、暴走、体罚等严格管教的方法也治标不治本,孩子回到旧的环境里往往不要多久便故态复萌。而只有真爱才是戒除网瘾的良方,才能真正感化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步骤/方法
1

(1)无条件地爱孩子。许多父母爱孩子往往是有条件的。孩子要用听话、好的表现或好的成绩来和父母交换爱。而真爱应该是无私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现在许多家长总怕孩子不好好读书,怕孩子不成材,于是由怕生怨,由怨生恨,产生一种情绪的对立。比如,很多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闷头坐在电脑前,对父母不闻不问,就立刻感到愤怒,根本无法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殊不知,一味的排斥只会徒增抵触。而且,父母对孩子有情绪的传染。“如果你焦虑的话,孩子会更焦虑。你烦躁,孩子会更烦躁。”于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心灵愈发空虚,即便孩子不上网,也势必会出现其他成长问题。

3

(3)百分百接纳孩子,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如果家长一开始就给孩子贴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问题少年”等的标签,便会不自觉地以一种说教的姿态对孩子进行管教,反而容易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反而更加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

4

(4)善于“弹性说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需要,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增强,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5

(5)家长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网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流行的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

6

(6)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多称赞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为什么成年人上网就不会引发这么多的问题呢?是因为成年人可以自己说了算,可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青少年期间一个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成为自己领土上的国王,并且从现在开始像尊重国王一样尊重他们。当家长改变教育方法,理解、尊重孩子,用真爱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当孩子与父母们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得到足够的引导,发展自我意识,逐渐自我成长,他们会开始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

7

由于心理依赖和成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单凭人格特征和心理缺陷来判定成瘾的可能性,应该从更宽广的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首先应该了解不同成瘾者的实际情况:有的是由于无聊而逐渐爱上网络冲浪,有的是学习或者工作受挫而选择网络活动作为替代性生活,有的是人际联系极少而渴望交流,有的是人际关系欠佳而希望逃避现实,有的是生活遭遇变故而追求精神麻醉。网络可以成为暂时实现上述目的的场所,但当人们长期依赖养成习惯,那就是成瘾了。其次,为了避免网络成瘾,从客观上应该创造更有利于满足娱乐身心、放松心情的外部条件,社会、家庭和工作单位要尽量为年轻人提供有效的上网替代性活动;从主观上,每一个网民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把握,这方面需要整个社会提供基本的心理引导、公共教育服务。最后,社区甚至国家应该对青少年所接触的网络活动方式进行规范管理,一方面避免接触不合适的信息,另一方面对网络使用时间尤其是网络游戏的时间进行合理的管制。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技术手段,也已经为一些网络服务商所采用,其经验值得总结。网络成瘾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虽然只涉及社会上一部分人,但其社会影响不可低估,事关社会和谐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像许多其他社会问题一样,固然无法彻底消除这种现象,但可以积极加以干预、控制和引导。政府和社会可以从法律环境和社会舆论上有所作为,而有关厂商则需要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注意的。对网络成瘾的本质、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很多人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自我控制仅与人的意志力有关,一个人的决心越大、意志越强,他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强。其实,一个人有某种坏习惯,主要不是因为他缺乏毅力,而是因为这个习惯总是能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对意志力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仅有决心和意志是不够的,家长还要与他共同寻找坏习惯的不相容行为,即孩子在不能玩游戏的时候,他能干什么,这是从外在环境上控制坏习惯的生存之地。 现实生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一种行为减少的同时,另一种行为就会增加,这一对行为叫不相容行为,它们彼此对立,不能同时发生。在性质相反的不相容行为中,如果一个是要减少的行为,另一个就是要增加的行为,反之亦然。因此,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被限制,就要同时告诉他能做的事情。否则,在禁止一种不适宜行为的同时,孩子可能出现另一种不适宜行为。比如孩子在不能玩游戏的时间里要干什么,家长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写作业、读书、户外活动、业余爱好等等,否则,孩子可能看电视、乱涂乱画、发呆、吃零食甚至结交坏人等,这样孩子真正的控制力也难以形成。 现在,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受到电子游戏的侵害,你又想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那么你与他共同寻找一个不相容的行为至关重要。首先,在电子传媒时代,没有必要让孩子永远与电子游戏说再见,你可以一个星期给他一次或者两次玩电子游戏的“合法时间”,但是要用本周的好表现来兑换玩游戏的合法性,那就是做好不玩游戏的替代之事(即不相容行为)。为孩子寻找出一个合适的不相容行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与孩子当前的学习任务挂钩。每个年级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你向老师打听清楚孩子在哪个方面的学习比较薄弱,请老师给孩子布置单独的作业任务,让孩子把玩游戏的时间被特殊的安排所替代,也就是要求孩子有事可做。 ②强化孩子已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除了玩游戏,是否有一些健康的爱好?例如打球,你不妨给他报一个这方面的业余学习班,让他体验打球技艺提高带来的成就感,把玩游戏的快感抛到脑后。 ③发展新的爱好。孩子都喜欢学习新事物,现在社会上为青少年提供的兴趣班很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学琴、篆刻、武术等等,家长花点时间陪孩子转转,选择一个新的学习项目,培养一个新的爱好。  总之,不要让孩子的教育时段出现空档,让健康的、有益的活动占据他的课外时间,不让坏习惯有盘踞地,这样,当孩子被一个新的健康快乐内容所吸引的时候,他也就控制了不良习惯对自己的侵害。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