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30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橄榄核雕刻的雕工,怎么区分南工和北工,苏工?

自己买了一串夏雨橄榄核手串,但是很多人都说橄榄核雕工有 南工,北工,苏工,具体是什么流程呢?我也很奇怪
工具/原料
1

橄榄核手串

2

橄榄核

方法/步骤
1

“南工”和“北工”的区别:“南工”和“北工”是源自核雕工艺的两个概念。普遍意义上的“南工”和“北工”是指以地域为区分的雕刻工艺。其中南北主要以长江为界,而比较有代表性的“南工”和“北工”分别指的是“苏工”、“浙工”所代表的雕刻工艺和以河北、东北等地区的雕刻家为代表的雕刻工艺。其中无论是“南工”还是“北工”,都不缺乏雕刻名家,但是两者的雕刻工艺在雕刻技法、使用的工具以及作品风格上明显的不同。传统的“南工”雕刻采用的是纯手工雕刻。只采用手工刀具进行雕刻,雕刻技法主要以刀法体现,讲究每一刀的造诣。“北工”是指以刀工结合电钻、打磨机等机器的雕刻手法,对掌控刻刀的基本功要求相对较低。好的“北工”同样讲究作品的精巧和美感,但是由于市面上的“北工”核雕多为机器粗制滥造之作,因此世人提到“北工”,总是贴上“机雕”、“流水线产品”的标签。其实真正优质的“北工”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相比完全依赖双手合刻刀的传统“南工”,缺少一种技法传承的意蕴。“苏工”与苏州橄榄核雕刻“苏工”,顾名思义,指的是以苏州地区为代表的,具有苏州工艺特色的一种雕刻手法。苏州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妙地,不仅气候宜人,物产富饶,苏州人典型的细腻委婉,隽秀风雅,都体现在他们对于精美细致的小工艺品的喜爱和追求上。在工艺品方面,苏州人对于刺绣、年画、苏扇、雕刻、丝绸等工艺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诣,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苏工”雕刻自成体系,享有盛誉,其中包括建筑、雕塑、象牙雕刻、玉石雕刻、木雕、砖雕、家居雕刻、微雕刻等等。雕刻者们在各类雕刻技艺中触类旁通,融汇贯通,再融入自身理解,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苏工”核雕。有着这样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加上天然的基础条件,使得“苏工”核雕历来多产出众的手工艺者,其中优秀的工艺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苏工”橄榄核雕就刻技术是建立在“苏工”微雕文化上的,一种基于民间手工传统工艺的优秀雕刻文化。其中最为有名的代表就是有着核雕名村美誉的苏州市舟山村。

2

一、苏式核雕的工艺流程苏式核雕的创作过程分为选材、起坯、细部雕刻、修整和打磨上光等几个步骤。1、选材选材是核雕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核雕创作的品质,特别是做手串必须选择统一的材料。2、起坯起坯,也叫打坯,即根据设计将核材雕刻出创作内容的大致轮廓。核雕起坯要求非常细致,速度不宜过快,雕刻时需要适当的预留一些余地,因为雕刻这门工艺是在做“减法”,雕刻过了无法再“加”,所以起坯不可“过”。3、细部雕刻细部雕刻,更直观的说法应该是“局部雕刻”。核雕虽然个体很小,但是核雕创作像其它工艺雕刻一样需分成几个局部来完成。 在完成粗坯之后,作品呈现块面状态,此时需要雕刻它的细部形状。细部形状的雕刻也要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部分的布局,因核雕本身个体较小,一点点差错都会使整个造型变形。然后将作品的各个部分,如人物的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雕刻成型,将大体上的块面雕刻成细致、生动的作品内容,此时的雕刻应该把握其力度,不宜生雕硬刻,刀法应流畅而富表现力。细部雕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件作品需要经过好几遍雕刻方能见其真面目。4、修整修整阶段是细部雕刻阶段的延续和深入,它是一道精致的工序,主要是对细部、局部进行调整和修饰,使作品细致完美。修整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刀迹清楚细腻,不见“拖泥带水”之感,线条要有缓急变化,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造型及其质感表现出来,达到光洁清爽、质感分明的艺术表现效果。修整后的作品要求质感明朗,整体富于变化,比如人物的面部表情应该具有个性特征,人物的服饰衣纹应该有厚薄之分,厚质服饰的衣纹应该短而浅,表现圆而钝,而薄质服饰的衣纹长而虚,呈现洒脱飘逸之感,等等。修整阶段是微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过程的刀法运用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所以在运刀时大处要刚劲有力,小处要凝神细致,圆处要翻转自如,平处要沉着稳健。作品的细部修整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作者对作品表现力的把握就体现在这一阶段,讲究运刀的韵味,自然的刀痕可以强调雕刻本身的艺术感染力。5、打磨上光打磨上光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核雕圆润浑厚的质感,增强核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核雕作品小而精致,因此打磨应根据作品的需要来进行,不可一概而论,否则将破坏作品细部使其失去艺术魅力。比如人物的皮肤表面、服饰圆转平整的地方通常不应留有运刀的痕迹,所以需要打磨;而人物五官以及须发应该体现其特有的线条感,则不应打磨。通常的打磨方法是先用较细腻的木工砂纸有选择性地对作品的各部分进行打磨,因为核雕作品较小,很多时候需要将砂纸卷在竹片或硬纸片上,根据作品各部位的运刀行径轻轻地对其进行打磨。在打磨过程中如若磨到不需要打磨的地方,如人物的须发,会使其变得混沌而失去了应该有的表现力,此时则需要再补上几刀,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打磨结束之后,就要给作品上光。上光的方法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用植物油均匀地涂在作品表现,反复数次,这是比较常用的上光方法,简单且容易操作;二是利用抛光机抛光上蜡。核雕总体外形以圆形为主,表现手法多样,形式感强。苏式核雕追求工整利落的用刀、圆润饱满的造型、生动逼真的形象,讲究整体感觉上的细腻浑厚和动人神韵,这种神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审美观和哲学观。二、核雕的制作工具:苏式核雕从技艺方面来看具有“小、巧、精、灵”的特点。“小”是从作品的体量方面来描述的,苏式核雕虽然微小,但可以从小处见到大千世界;“巧”是指作品在设计和表现方面构思巧妙,苏式核雕艺人能够巧妙地运用材料特性表现不同的主题内容;“精”是指作品雕刻工艺方面精致细腻,表现力强;“灵”是指作品具有灵气,苏式核雕的创作内容都要结合人文典故,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灵魂。行话相传,“三分手艺七分工具”,雕刻工具是雕刻家双手的延伸与思维的物化,是其创作作品、展示手艺的唯一途径。核雕工具较为精细,20年前,雕刻刀或由艺人亲手打制,或是到铁匠铺订制,现在的雕刻刀多数用成品钢材机械打磨而成,但一些特殊的工具还是需自己动手打制而成。苏式核雕的雕刻刀,行话称为凿子,核雕创作的全过程离不开凿子的运用。雕刻刀分为平刀、圆刀、尖刀三大类:1、平刀,因为刀口平直,所以称为平刀。平刀按照刀口大小不同可分为大平刀、中平刀、小平刀等等,大平刀刀口宽度5毫米左右,小平刀刀口小于1毫米,这样的小平口刀通常是雕刻者自己制作的。平刀在使用时有推、铲、削等用法。推刀法主要用于作品雕刻前期对材料进行较大面积的去除,留下平整的表面,雕刻过程中某些细节部分需要达到平滑、直挺的效果时也会运用推刀法。推刀法要求刀痕干净利落,无毛糙感,无多余刀痕。平刀的推刀法除了利用刀刃外还经常使用刀刃左右两边外角,常用于“开线”。开线是指雕刻过程中一些细线条的刻画,比如刻画人物的胡须头发、植物的叶脉等等,雕刻时用刀要求用力柔和,要求线条流畅、有力度。铲刀法主要用于修平作品某些凹陷部分,又称为“平铲”,某些凹陷的、不规则的弧形面也需要运用铲刀法来实现,比如雕刻卷曲的叶面等。削刀法主要用在对作品突出部分的表面效果进行处理,运用平刀的刀刃中间发力形成“削除”的效果,削刀法在雕刻过程中留下的细密刀痕有特别的肌理效果,给人以古朴的感觉。2、圆刀,刀口成圆形。圆刀因刀口宽度分为大圆刀、中圆刀、小圆刀等等,大圆刀刀口直径5毫米左右,小圆刀刀口小于1毫米。核雕中的圆刀从传统木雕、象牙雕刻的圆刀演变而来,利用圆柱形钢材的前端开锋而成,没有排出木屑的凹槽,这是由果核没有纹理走向的材质特性决定的。圆刀在使用时有推、铲、点等用法。圆刀的推刀使用方法与平刀相同,直线方向发力,使用范围较广,可以塑造很多形体,比如大圆刀可以雕刻人物脸颊部分的肌肉,小圆刀可以雕刻人物嘴角和鼻梁两侧部分等等。雕刻效果要求刀痕光滑流畅、无毛糙感、无垦挖感。圆刀的铲刀法主要用于塑造“U”形谷底的凹陷部位,圆刀的铲刀法与平刀的运用范围完全不一样,平刀铲刀法塑造的是某些起伏的表面,圆刀铲刀法塑造的是某些起伏的“U”形沟槽,不同大小的沟槽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圆刀进行雕刻。此刀法在雕刻时变化繁多,最常见的就是塑造人物的眼眶及周围的表情变化,直接影响人物的表现变化。圆刀的点刀法是利用圆刀的刀尖塑造作品的深陷、孔洞部分。点刀法去除的材料较少,刻画的面积小而深,常用于镂空雕,以及雕刻人物鼻孔眼珠等部位,还可以塑造不规则的、集合性的体块,比如人物卷曲成团的胡须。3、尖刀,也叫尖锥刀,前端刀锋成尖锥形,刀锋集中点在尖上,主要用于雕刻细小的线条,比如人物的胡须头发、眼线、植物的茎脉等等。核雕中的尖刀一般比较小,刀锋最宽处一般不会超过2毫米。尖刀的使用方法主要是推刀法,力气用在一点上。尖刀雕刻形成线条纤细均匀,不管直线还是曲线都如同丝线一样流畅顺滑。尖刀刻画的线条与平刀刀角刻画的线条有所不一样,平刀的线条可以有粗细的变化,线条左右的肌理不一样,具有一种苍劲的感觉;尖刀雕刻的线条更为工整细腻,操作也比较简单,一刀刻下必产生既定效果。尖刀还可以雕刻狭窄的缝隙,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在镂空雕刻时小圆刀无法雕刻的小孔洞也可以用尖刀来完成,作品后期的细部修整阶段使用尖刀的频率更高。

注意事项

平时还是要自己多看看,多了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