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87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小宝宝入托的三大常见误解

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写给他人看的,其实更是写给自己看的。从一次次的亲身经历中,曾经的一些观念,在实践检验后,觉得有失偏颇。因此成文,以供有类似情况的父母参考。(注:以下内容皆是以澳洲幼儿园为谈资,国内的幼儿园不甚了解,故无权发言。)记得刚送小宝入园时,每每跟朋友提起这件事,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你怎么这么舍得啊?”“你怎么放心啊?”“这么小可不哭惨了”……从语气到表情,无一不在给我一个提示:小宝宝入园简直就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不必把这么小的宝宝送进幼儿园的。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我跟老公最初也是意见不一。我们在客观上有送小宝入托的必要,只是因为小宝这么小,我是“舍不得,不放心”,因此一直拖着;老公的建议是“这么多人都送得,为何我家的孩子就送不得,至少可以一试吧。”要说这种担心,哪个父母没有呢,别说一岁以下的宝宝,就是满了三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父母和孩子都还要好好折腾一番才能逐渐入状态呢。现在关于幼儿园不善待孩子的新闻可不少,我有时都不敢点进去看,看了以后往往心情非常沉重。尽管我们生活在澳洲,尽管澳洲的这类关于幼儿园不善待孩子的新闻相对是很少,但要说这类事件对自己没有影响,是不尽然。至今,小宝入托已经有一月半有余,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得非常好,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整体表现是:前四周分别时,哭大概十几分钟,经过老师的安抚后,一天无事;生活作息和饮食现在已经跟幼儿园同步;情绪非常高涨,一天开心正常,基本不哭闹;能吃能睡,每天能安稳睡两个小时以上;身体无恙,一点毛病没有;回家后情绪正常,没有更多的依恋妈妈。这是小宝所在的幼儿园,它有六家连锁店,这是其中一家。至此,通过对小宝在幼儿园生活的反思,我加深送小宝宝入托这方面的了解。要说很多父母一提及送小宝宝入托,就有如临大敌一般的心情以及抵触的心理,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三方面的误解:第一大误解:宝宝在幼儿园会受罪这是首要的担心,我也是这样经过来的。仿佛只有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才能放心。想着这么小的孩子,柔弱得不堪一击,吃喝拉撒睡都要照顾,在幼儿园里,他能吃好吗,能睡好吗?能不大哭吗?会不会被别的孩子欺负?……一想到这些,估计父母的心都会揪起来。首先,幼儿园是个专业机构,它们有专业的设备、科学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专业的教育内容;其次,有合格的工作人员,员工必须持有幼教资格证和其他各类文凭,她们的工作内容已经制度化和程序化。外加上,澳洲对孩子的保护方面的法律可谓之多和严,连家长打孩子有时都可能触犯法律,何况是照顾孩子的专业机构幼儿园呢?所以,从根本上说,大前提下,孩子在幼儿园是有安全、卫生、娱乐等基本保障的。试想,我们自己带小宝宝,基本任务就是让宝宝吃好、喝好、睡好、玩好,保障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而这些,正是幼儿园每天的基本工作,他们一心致力于的也即是这个目的。以小宝在幼儿园的经历为例,她们做到了很多的细节:每一个老师只能带最多三个宝宝;作息时间以宝宝自己需要为基础,慢慢培养他们靠拢幼儿园的统一时间安排;想尽一切方法让宝宝吃好正餐,实在不行才加奶粉,适当的“逼”孩子多吃一些,而不是敷衍了事;宝宝吃饭时,都坐在专用宝宝餐椅上,围着两条围兜,吃完后用几条温热的毛巾擦干净;宝宝哭的时候,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安抚,有的还长时间的抱在手上,不会听之任之;宝宝每次换尿布,都会按照家长的要求抹上护肤霜;宝宝衣服一有点脏或者湿了,立刻换干净的;宝宝如果因为磕磕碰碰,而导致身上哪里有哪怕一点点痕迹,幼儿园会先打电话告知家长,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以防止见到宝宝时咋咋呼呼;小宝宝也有几次学东西的时间,讲故事、律动体操、音乐节奏课等。……总体感觉就是,好的幼儿园,确实做到了对孩子的应有照顾,科学而专业,谈不上吃苦受罪,甚至有些方面比在家做的更好。这是小宝每日的记录单,左边是记录他在家的情况:几点起床、下一次睡觉的大概时间、几点吃早餐、上一顿固体食物的时间、今天几点来接,这样老师就可以参考着进行小宝的日程安排。右边则是小宝几点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睡觉几点睡到几点,尿布换了几次,是尿还是大便,方便家长回家后参考。第二大误解:老师照顾孩子不如自己尽责要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人照顾,确实会心存疑虑,生怕别人没有自己疼爱孩子。诸如那些什么保姆虐待孩子、给孩子吃安眠药之类的新闻,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反之,我们都放心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带,原因就是底线上,我们会认为这些是亲人,至少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的。说实话,要想老师的心跟自己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可能是无法实现也无法去测量的。但从能测量的“行为”看,却是可以做个比较。老师是她们的职业,所以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大部分幼儿园从业者选择做这一行,且能做长,多是因为她们是真心喜欢孩子,有了这个性情做基础,加上专业的训练和经验的累积,她们对孩子的照顾至少是尽责的,这点毋庸置疑,否则的话,做得不够好,迟早会被发现并有所措施。从爱心这个角度,也许感情上她们不及亲生父母,但是从照顾这个实际行为来看,她们的所为却并不比父母差。说实话,我们做父母的也会有偷懒敷衍的时候,反之,幼儿园有统一的要求,她们反而没法太敷衍。很多眼睛都在盯着看呢,而且大一点的小孩子也会传话的。一个做幼教的好友跟我聊过,她说带自己的孩子,有时会被孩子惹生气、惹烦躁,反之,在幼儿园带别人的孩子,无论他们怎么哭闹,就是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那般生气,反而更能宽容和忍受。事实上,就是因为带自己的孩子有感情的成分,因此有时就会失去控制而发脾气;而带别人的孩子是工作,孩子是工作对象,这里就多了一些理性的成分。且她们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历练久了,对待孩子的哭闹就如护士对待病人的痛苦一般,都有了不错的免疫力,她们会专业的去对待,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我告诉自己,要放下过分的担心,相信老师,相信制度制约下的老师的职业操守。以小宝的幼儿园为例:孩子们的教室都是敞开、互通的,老师们的每一个工作都会被互相看见,更不提她们的领导无时不刻就在边上,而不是躲在办公室里做老大,所以,恶劣的对待孩子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老师之间其实有默契,如果因为某个特别事情而导致心情太烦躁了,她们之间会互相换换,以平静心绪;因为幼儿园有严格的数量匹配,老师们的工作量都是力所能及的,因此她们也不至于太累而怠慢了孩子;有了难点(如遇上什么特别难伺候的孩子)都是群策群力,更有专业资深的领导把关;老师每天都跟家长汇报和沟通,力图让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更加顺利,利孩子也利老师自己;……这是小baby班独立的外围活动场所,跟其他年龄段的孩子隔离开来,保障了安全。第三大误解:宝宝太小在幼儿园学不到东西孩子入托,无论什么年龄,家长都希望是对宝宝的成长有利的。很多家长可能会想,一岁不到的孩子,连走路、吃饭都还不会自己做的,送去幼儿园干什么呢,花钱让别人带不如自己带呢。这一点,无论是针对多大的孩子,我都持不赞成这种看法。就说自己带孩子吧,除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外,孩子的成长更是妈妈要思考和用心的方面。比如,训练孩子吃饭、养成生活规律、通过各种玩乐促进宝宝各类发育,而这些,就要求家长要创造各种环境去实现。如带着小宝出门,看看大自然,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和环境等,都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锻炼和方式。而在幼儿园,就有了一个人造的天然的社会环境,每天都能给予的孩子成长很多的学习机会。以小宝为例,在幼儿园里他能学到什么呢?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慢慢的就能跟幼儿园的时间表合拍;小朋友多,互相模仿,一起玩耍,小宝既开心,又能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离开了妈妈,小宝的独立能力、化解压力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娱自乐能力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老师跟孩子们、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小宝的语言、行为、思维能力都有一个发展的外围条件;老师对小宝宝的教育,重点在教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拿碗、握调羹、喝水、翻书等,我就看见他们一岁多一些的孩子,就会自己吃饭了,一调羹一调羹自己吃,很有样子,老师说就是慢慢教,然后跟着其他孩子学的。……跟自己单独带孩子比,幼儿园是一个天然真实的社会环境,如果宝宝能适应,那么他的成长就会很好的利用到这些因素,好处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的体现出来。这是除baby之外的孩子们的外围活动场地,安全是第一考虑,沙坑是必备的。通过总结,我渐渐消除了当初产生犹豫的那些担心和紧张心理,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找到合适和满意的幼儿园,而且要亲自实践,反复观察和了解,保证做出正确的选择。退一万步讲,即使家长二十四小时盯着孩子,也难保孩子没有一点什么闪失,除非你用一个真空包装器把他们封装起来,可是,这就不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力做好一切,防患于未然,给宝宝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因此,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意味着孩子会受罪、吃苦、吃亏、受伤,反之,如果利用得当,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成长的契机。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本地人,宁愿六个月就送孩子入托,也不愿自己或者老人来带孩子。除了这是本地的风情外,他们的育儿观也是如此——放手让孩子成长!感谢牛子壬,博文被推荐上育儿博客首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