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14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口吃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

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方法/步骤

关于口吃,存在着很多误解。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口吃是因为某些心理或情绪问题没有得到疏解而产生了焦虑所引起的,但这种观点是缺少相关证据支持的。在病因学的研究中,口吃有很强的家族聚焦性,一级亲属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所以口吃被认为与遗传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双生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素,同时大部分的患儿,也存在着某种学习困难障碍的家庭史。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表明,在口吃的病因中,遗传影响占71%,其它的多由环境所致。虽然,特定的遗传基础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很可能造成大脑主要的言语中枢发生异常,从而影响了言语发展。还有部分患者的口吃可能与发生在大脑的半球、基底节和前额叶的某些退行性疾病有关。通过PET与fMRI显示,有口吃的人在进行朗读时,大脑的活动形态与没有口吃的试验对象是不同的。患有口吃的人在朗读时,左、右大脑的辅助运动皮质都有大量的活动;而正常人只有左脑的这个区域有活化,这显示着口吃患者的左、右脑都想说出字来,可能是它们在竞争语言的主控权,这就造成了口吃的现象。同时,在朗读时,正常人左脑的听觉皮质会活化,这显示着大脑的这个区域是监控着自己所说的话;而口吃者左脑的听觉皮质失活,这就显示着平常把我们自己声音传输回来的神经回馈通道活化得不够。而当口吃者与其他人一起朗读时,他们的口吃现象就消失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人的声音为口吃者提供了听觉的回馈。另外,幼儿的耳部感染也被认为是导致口吃的生物学因素,在语言关键期所出现的中耳感染可以导致早期的语言问题。再来看一下,关于环境对口吃的影响。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对患儿的口吃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父母是否在促进孩子的言语方面没有提供适当的帮助?但更多的研究表明,除了个别对儿童忽视甚至虐待的案例外,口吃并不是由家庭的养育方式所引起的,父母的语言刺激可能会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但并非是导致口吃的因素。所以关于口吃的治疗,先要进行综合性的访谈,考虑并排除那些能够引起口吃的器质性因素,再进行相关的对话和听力的评估,最后,再来进行放松、控制语速节奏、增强自信、改善环境因素等等行为干预方面的训练。其实,很多口吃患儿可能不需要进行干预,他们大多数在6、7岁时会自行纠正。而对口吃的患儿来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教给父母如何用最简短的句子慢慢地和孩子说话,并且减轻孩子说话时的压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