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37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如何开展法学的探究式学习?

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方法/步骤
1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也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而在学习西方教育方式的过程中,也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创新建设。在我看来“探究式学习”是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解答“钱学森之问”的有效途径。那么,何为“探究式学习”呢?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查、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等探索活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一)案例式我院在“合同法学”、“刑法学”两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开展了“案例式”探究学习,虽然都是“案例式”,但是授课的方式并不相同。因为我们的授课教师大多都有课外兼职,在校外代理一些案件,这就给我院进行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合同法学的课堂上,教师在讲授了基本理论之后便针对所授知识要点向学生们讲述一件或多件由教师本人代理过的相关合同纠纷案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提问,既要求学生掌握概括分析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生硬理论在有血有肉的实例中得到理解,同时让学生对于合同法上一些难以分辨清楚的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区分,比如:合同法原理上规定的“不可抗力”和“情势变迁”,这两个概念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对其加以区分,所以只有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在实务中是如何对其加以区别的,法官是如何判断的。在刑法学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是讲授刑法分论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刑法总论后对于刑法的犯罪构成、罪数形态等都已将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多以案例讲解为主,只不过这样的讲解是由学生来主导的。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找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将自己对于本案例的分析以及将本案例与其他类似案例的对比情况做成ppt在课堂上向全专业的同学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这样既检测了讲述学生的准备和研究是否充分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对于本案件的兴趣,在遇到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时,老师会针对疑问一一解答,这种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一探究式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与老师始终保持高度的互动,此时学生不仅作为听众和受教育者,通过学习也做了“教师”,身份的暂时改变更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地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具体案例与法学理论相结合,让晦涩的法条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

(二)问诊式以立法学教学为典型的“问诊式”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合理性、合法性、规范性三个方面去发现现行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故名“问诊式”教学。比如《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立法诊断以及修改建议:第一条 为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维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诊断:1.规范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都不属于法律,因此第一条中的“法律”。修改建议:为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维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所授的立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查阅该法规的相关上位法规,从而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违法规定,在合法的同时学生会对该法规进行合理性审查,将法条规定衔接到现实操作中,看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会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在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都没有问题后,学生再从立法的逻辑性、用语的准确性等方面对法条进行审查。通过几轮的审查,不但能检查法规是否存在立法上的问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性。学生在对法条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的感性认识,从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在遇到难点时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同样也是在引导学生注重的方向,所以很多难点重点是学生自己攻破的,最后的课堂汇报将学生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同时教师也会在学生的成果面前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法条的学习是伴随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开展的,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4

(三)课题式以行政法学教学为典型的“课题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主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和学习能力。在行政法的学习中学生被分成了不同的组,教师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这些课题不仅有关于法学的,还有社会问题、科学问题等等包罗万象,需要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无疑给学生们增加了难度,但这也是一种锻炼。与此同时开展的还有一人一书、事实热点评论等伴随活动,通过每组的课题来对行政法进行研究和学习,掌握行政法学的思维,以情景模拟方法引入,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以及规范性与程序性的统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凭借对课题的认识,自主收集资料,小组分工协作,最后将小组成果进行展示由教师进行点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入,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

5

(四)认知实习认知实习课程是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而开设的全新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内容,培养方式是多样的,课程内容是丰富的。有专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训,也有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运用的实训,而配备的是法学院强大的教师团队作为指导,通过不同专项训练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已经开展过的包括如下五项:1、口同能力表达实训:这一实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由进行三分钟表达并由教师对其评价,第二部分是学生抽取话题,一分钟的准备后进行口头表达并由教师点评,第三部分是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述。2、团队协作能力实训:将学生每五人分成一组,每组梳理一个政府机构的权力清单,并对相关问题采取书面调研。3、个人学习能力实训:学生个人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对国家级新区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4、法庭辩论实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代理过的案件进行分析,按照法庭、原告、被告等角色在模拟法庭展开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5、庭审分析实训: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基层人民法院旁听审判,并在审判后与法官交流,讨论并提出问题。这几项实训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突破,让他们仅仅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实训,有时教师甚至只会给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剩下的全部由学生自己来探索,过程虽然艰苦,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