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8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如何用中医来具体辩证疾病

中医辨证,客观地从疾病发生和发展情况来肯定体内的矛盾,它包括着正面和反面,指出了矛盾在每一疾病所呈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成为具有实在内容的认识方法。至于治疗,就是针对辨证的结果定出方针,根据方针来处方用药。
方法/步骤
1

论治,应该掌握三个方面,即:病因、病症和病的部位。例如辨证上明确了病因是停食,它的病症是脘腹胀满,病的部位是在肠胃,在论治上就以宽中、消食为方针,选用催吐、消运或通大便的药物来治疗。又如经过辨证确认病因是血虚,它的病症又是头晕、心悸、惊惕不安,病的部位是在心肝两经,那么论治就以滋补心营肝血为主,结合潜阳、安神等镇静方法。在这里可以看到“辨证”和“论治”是连贯的,基本的要求在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

以上所谈的是辨证论治的意义和方法。至于辨证的法则,有依据六经来辨的,有的依据三焦来辨的,最重要的是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

3

八纲的意义是先把阴阳分为正反两方面,再以表里来测定病的部位,虚实来测定病的强弱,寒热来测定病的性质。把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就有表寒实证、里热虚证……等不同病型,也就是包括了上面所说的病因、病症和病的部位在内。

4

临床辨证是极其细敛的工作,症状的出入,就是病情在变化,有时看来似乎极微的变化,而病的趋势却已改变。比如发热是一个常见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必须弄清楚以下一系列的问题:有否怕冷?有否汗出?热到什么程度?汗出后是否怕冷消失、热势下降?热势下降的同时是否脉象也跟着平静?有没有汗出后怕冷消失而热势反增,或热渐下降而汗出不止,或急寒急热一天中反复往来等情况?还必须观察有没有神识不清?有没有口渴,真渴还是假渴?有没有大便闭结或腹泻?有没有头痛、身体疼痛、咳嗽等症状?以及一天中热势升降的时间、脉象、舌苔如何?

5

对于一个发热症状所以要了解得这样仔细,是因为在发热的同时,如有其它不同的症状加入,诊断就不同,治疗也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如上的鉴别,就可以求得表里、虚实、寒热的病情,借以定出治疗的方针。比如发热而怕冷,头痛,身体疼痛,无汗,此为伤寒病初期,用辛温发散法;倘咳嗽,有汗或无汗,是伤风证,用宣肺祛邪法;倘有汗,口渴,是风温病初期,用辛凉清解法;倘不怕冷.高热稽留,是阳明热证,用辛寒清热法;倘日哺热势更剧,大便闭结,为胃家实证,用苦寒泻下法;倘大便泄泻,为协热利证,用表里清解法;倘寒热往来,一日数次,为少阳病,用和解退热法;倘舌红、神识不清,为热人心包证,用清心凉营法。其它如热降而汗出不止,须防亡阳虚脱等。

6

以上例子说明了辨证是要分辨疾病的性质,明确疾病的性质才能论治,否则失之毫厘,谬将千里。然而辨证并非到此为止,因为邪正相搏往往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过程,在这过程里由于邪正消长和体内各部分互相影响的关系,会使证情随时转变,形成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7

疾病不仅在初病时要辨证,在发展的每一阶段也要辨证,概括地说,论治先要辨证,不辨证就无从论治。所以有人问治咳嗽用什么药?虽然明知是肺脏疾患,但如果不了解具体症状,便无法答复;再如有人问口干能不能用石斛?明知石斛可治口干,在未辨清属于那一种口干以前,同样不能回答。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法则,它的精神实质是理法方药相结合的一套治疗体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