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0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一般常见的做旧瓷器的手法

真的做旧高手,才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都知道了,他骗谁去?所以就说说见过的做旧手法。      有些人偶尔嫌花瓶釉太亮,也会用酸打、用茶叶水煮,然后还是当新东西卖,所以不算做旧。这里说的“做旧”,特指是把新东西做成旧样子,然后当真古董出售。做旧必须要仿古瓷,比如博物馆里有个乾隆的瓶子,就做个和它一模一样的,起码视觉效果要一样,这是最低的要求。      讲究点的,所谓“高仿”,从原料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用乾隆时代的。泥用和清代相近的,陈腐最少三年,不能用球磨机,要脚踩泥。釉和色料都用过去的配方,装匣钵,柴窑烧等等。这种高仿再加上高手做旧,凭什么专家拿什么仪器,都看不出来。      瓷器的釉自己会老化,分子结构变松散,叫去玻化。所以旧瓷器的釉面看上去很温润,类似于和田籽料的感觉。新瓷器放在那,不受外力,也会变成这个样子,不过这个过程很慢,最少要一百年。      做旧的第一步就是做出去玻化的釉面效果。在釉里加锌就能出这个效果,不过仪器能检出来,现在好像没什么人用了。物理办法是用鹅卵石通体敲几遍,釉面就润了。邦邦邦邦,做旧作坊里全是这个声音。这样的瓷器用放大镜能看到伤,一块一块的。还有人用铁块磨,但会留下划痕。      化学方法,氢氟酸烧,这东西有毒。常见的是草酸加高锰酸钾,红红的抹在新瓷器上,几分钟后一洗,旧了。这样的瓷器用放大镜看,表面的气泡都碎了。还有复烧也行,只限于单色釉,不知道怎么鉴别。      然后做岁月的痕迹,大概分三种:传世的、出土的、海捞的。做传世瓷器就要搞包浆出来,最懒的是抹油,看上去超级润,一摸就露馅了。再有是用有机物泡,各种脏东西,最恶心的是泡粪坑里。有个段子,有人买了个古董放家里,发现总落苍蝇。      鞋油是做紫砂壶用的,无论什么壶,一上鞋油就废了。鞋油壶有怪味,现在许多是用浓茶汁做,把壶泡透了再烘干,反复几次就成了。如果收了实用器的古董,壶杯碗盘,放那当摆设吧,最好别用,谁知道里面装过什么东西。      出土的东西就做土锈。越窑系的东西,尤其是带开片的,用泥汤煮三天。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土锈太均匀了,里外都是一样的。而真出土的瓷器,一般只有一面有土锈。还有的用502胶水粘土上去,用刀都挖不下来。瓷器埋在土里效果好,但是慢,要三五年。听说河北工用沥青,没见过。还有出土带水渍的,铅釉陶器会有银光,叫贝壳光。      真古董瓷,无论传世还是出土的,虽然有岁月痕迹,但都不会特别脏。假古董,尤其是低端的,普遍用力过猛了,过犹不及。所以你看到那种脏的看不出原色,一摸一手土的瓷器,肯定是假的。      海捞,一家海捞店臭一条街。把新瓷器放在海里,一年后捞出来,上面已经长满了贝壳藤壶海蛎子,就成海捞了。沉船上的花瓶,都是平着落到海底的,一半埋在泥里,另一半长贝壳。而大部分假海捞是通体有贝壳的,可见做假者是把花瓶立到海底的。但是他们干嘛犯这种低级错误,后来捂着鼻子近距离观察了几件海捞青花,画功超级烂,原来他们用贝壳掩盖烂画面。      做旧之前,底足要磨干净,曾经看到一把扇子,看到三个明清瓶底上粘着硼砂,而硼砂是五十年代才开始用做窑板的,太不敬业了。       还有两种高难度的,接底和加彩。接底是有官窑底款的旧瓷片,接上个新东西。一般是真碗底接假花瓶,因为碗底多,花瓶贵。真古董碗的底足薄,花瓶的底足厚,从这点可以判断。如果是白胎的话,可以看出有拼接的痕迹。但颜色釉的接底,很难看出来有拼接。加彩是用清代的白瓷器,画上粉彩或者珐琅彩,这种东西画面明显比胎新。       所以鉴定古董瓷的根本是看瓷器本身,从胎、釉、形、画去判断真伪。看做旧只是细枝末节。
推荐信息